由上年開始已經想寫篇文來分享一下在東京工作的感想,但我實在太懶了拖到現在還是 draft 的狀態,所以索性加上今年去三藩市的經歷一次過把3個地方都寫好了。
自我介紹:明年畢業的大學生,工作經驗全是 programming,frontend / backend / iOS App / Mac App.
頭盔:純屬個人感想,只在幾間公司工作過的我很難代表什麼啦,只供參考。
一開始在日本公司工作的時候覺得他們真的很有條理,明明是小公司卻有很多仔細的文件來管理各種 deployment 的方法,Spec 和會議記錄都超詳細。那個時候我還沒懂得各種 deployment tools,現在想回來其實寫 script 來 deploy 應該更加好吧。
此外禮貌也是很特別的地方。在香港一毫子根本就沒可能在店裡用的,但在日本任何地方用1円都沒問題,也不會遇到香港那種的士拒載。曾經試過漏了東西在地鐵站內的locker,然後問了一下站員可不可以不購票進去拿一下東西,他什麼都沒確認就讓我進去了,感覺這些細節他們都很有人情味。
當顧客時遇到有禮貌的店員當然開心,但實際工作時就我就因爲要成爲禮貌的那一方而十分緊張。第一次send充滿敬語的business email時我花了兩小時來查不同的文法,敬語真的很容易搞錯。(因爲我是外國人所以文法錯了他們也不會怪我啦,只是盡力而已)由於人人也很有禮貌的關係,要分辨出禮貌的真假還真滿難的,總覺得有些時候他們會故意提高禮貌的程度來保護自己,就是利用了那種「人家都這麼有誠意了你就不好意思拒絕他」的心理吧。我都不懂得處理這招…
日本人的形象一向是有禮貌,規矩,守法,但工作久了一點就覺得這個說法有點微妙地錯。日本人很在意其他人怎樣看自己,比如說大家都有禮貌守規矩的話,害怕離羣的他們也只有一齊守規矩了。是好是壞就很難說了。
加班應該是一個好例子吧,在日本加班十分嚴重,雖然有法律說不可以太過分但是根本就沒有人理。在他們之間加班已經是一件當然的事,不願意加班就是不配合大家了喔。曾經有位朋友加班超過了法定時間,結果公司要求他報稅時把加班時間減少到法定範圍以內(不然公司就麻煩了),在那個情況他就只能配合了因爲大家都是這樣啊。他們叫這種觀顏察色的行爲做「讀空氣」,就是從一個環境裡悟出這裏的潛規矩,廣東話就是「識做」。不過啊,猜測別人的想法很多時候都不外乎是用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來猜,結果他們就好像是被自己綁住了。說不定大家都想回家,但大家都以爲其他人認爲應該加班,所以大家就只好加班了。我們公司還很細所以加班沒那麼嚴重,每天大概十時多就能走了,是不是很早!
日本人較內向。日本很多人都害怕說英文,就算是東京也不會好很多。(雖然香港好像沒資格說人)於是他們要從海外獲取資訊就比較困難,也很少一開始就把眼光放到海外去。
Programming 相關的資訊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到英語的專有名詞,新的技術幾乎都不會有日文的文檔。所以檢索的時候用英文的話效率高多了,但很多人日本人卻會習慣了用日文檢索,而且不願意看英文。他們的工作效率因此較低、學習速度也比較慢。曾試過同事遇到一個bug花了半天都不知道如何修正,但我用英文google了一下就立即找到了 stackoverflow 上別人也遇過一樣的問題,然後當然下面有解決方法啦。我也試過向同事介紹 Meteor 這個神器,我說你花幾個小時試試看嘛,很神喔!結果他花了一整天才能做到一個簡單的頁面,因爲他是用日文來搜索,結果只有兩年前的結果!(在JS這個世界,上個月的文章就已經 out 了啦)
就算他們有心想學習也好,很多時候也會因爲語言問題而落後於外國人,我覺得這個十分可惜,畢竟這又不是他們的錯。相反你看他們在日文 document 十分充實的 Rails 方面十分活躍就知道根本不是技術問題啊。
我們做 Visual novel engine 的,一開始所有相關頁面都是日文,完全沒英文。幾經辛苦說服後終於做了個超簡單的英文網來介紹自己。雖然我們全公司的 documentation 只有日文(沒有英文文檔的話外國人根本用不了嘛),不過有英文主頁的話至少也有機會接觸海外的客戶啦。結果的確收到了不少海外的來信問我們詳情,但多數都因爲 document 只有日文而打消了,實在可惜。「想翻譯,但是等會吧(永遠)」我也明白翻譯不是什麼簡單的事,但似乎對於他們來說翻譯超難,而海外市場就好像遙不可及的。
我眼中的日本人普遍追求一份穩定的工作,公務員那種就最好了。以前經濟好的時候他們營造了一種「公司會養你一輩子,你也在公司工作一輩子吧」的文化,結果現在都還在背負着這個負擔。很多公司都想要剛畢業的大學生,然後培育他他們,讓他們一直在這裏工作,也不會很容易解僱人。換句話說中途被解僱的人都是那些犯了大錯的人,然後他們要找下一份工作就很難了,所以很難轉工的。在 startup 和 tech 界裏這個問題少很多,畢竟平均年齡低很多啦。追求一份穩定的工作的話,很多時候就要放棄了對該職業的熱情,而他們似乎一早已經覺悟了。我認識不少人都不是特別喜歡自己的工作,只是普通地爲工作而工作,迫於無奈地加班。至於還擁有熱情的那班人就把精力花在和工作無關的事上,身邊有不少人都把工餘時間花在同人活動上、畫畫和做game上,也有人夾 band 、cosplay 和實況什麼的。他們很少用自己的真名來活動,也避免把同人活動和工作扯上任何關係。
這裏的租金比較便宜,大學生自己一個人住也很普遍,就是外國人租屋比本地人麻煩點而已。
漂亮的環境,很舒服的天氣,還有這裏的高樓大廈比東京和香港少很多。這裏的生活節奏也較輕鬆,很多舒服的cafe,平均下班時間當然也比東京和香港早(加班還是要的,只是比較少,不過一旦加班也會去到凌晨1點呢)。這裏的人比較外向,很多時候都有不認識的人來打招呼,有人看到我在用 Xcode 於是來八卦的 iOS developer,也有宅看到我可愛的 laptop 之後過來聊天什麼的。這裏的人比較直腸直肚,有什麼就直說。好處是你可以得到更加直接的意見,不怕沒禮貌。而壞處當然就是沒有心理準備的話會覺得他們滿 offensive 的。
特別是我公司的人們都十分自信,明明不是肯肯定卻說成Of course, this must be the only way.這樣,然後遇到了相反的意見時就 yeahbut 來堅持己見,總覺得他們那種根本不是對話而是靠氣勢來強行突破而已。
我一開始時真的很不習慣,總覺得他們對人不怎麼尊重的,相處久了一點之後就發現那只是他們的處事方式,如果我有什麼事要反對的話那就學他們用那種超自信的態度強硬的 push 過去就好了。如果說日本是用互相禮讓來平衡大家的話,這邊就是用互相推撞來平衡吧。
這裏也有一點滿令我失望的,就是對各種事情的 priority 和我想象中的不同吧。也許有人覺得我很天真,但我覺得一間公司不應該只以利益爲目標,而我這裏 intern 時卻發現這間公司真的很喜歡錢。
I don’t care about users, I care about Googlebot.
話說我們用了某個 Open source project,我在該 library 裡發現了一個 bug,於是就修正了並想 send pull request 啦,但卻被阻止了。理由是
雖然邏輯上沒錯但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很自私的行爲,畢竟我們在用 Open source 的話,要貢獻回去也是理所當然吧。
又話說我們的進度比預期中慢,於是 CTO 就把競爭對手的 HTML / CSS / JS全抄了過來,然後把關鍵的字眼全改成公司的名字,叫我在幾天之內加上某個功能,然後拿去給投資者 demo,順利的話就有$$$$了!不禁令我想起小學5年級的時候在幫自己的網站加上 exobud 的那段童年,曾經想過「自己的網站裡有別人的名字很遜啊」,於是就把 source code 裏所有 credit 都改成了自己的名字。當然啦上了中學之後就再沒這樣做了,而然現在竟然會被公司叫我做這種事情,算是活學活用嘛…
身處東京時都在想日本人的眼光很狹窄,因爲他們只看國內,但意外地這邊也說不定是差不多。比如說我公司的人就不理解日本的市場有多大(十分有自信地說モンスターストライク沒可能賺這麼多的),只懂英文的CEO也不明白爲什麼輸入法對於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爲他只會英語啊。不過他們十分幸運地身於一個很大的市場,startup 界的中心,處於周圍也是 VC 的環境,他們不用學外語不用往外看也不用擔心,因爲很多人會學英語啦。
說到 startup,我一直都不知道究竟所謂的創業風氣是什麼,來了這邊之後我覺得簡單點來說就是,一堆人很有自信覺得自己會成功的人在做自己的 product,要是能拿到投資順便成功就好了。我在住的地方已經至少有3間startup 誕生了,有 dropout 在做他們的網站,有在做 intern 的學生在工餘時間幫自己的app design UI,也有每天到不同地方找 funding 的人。大家除了有夢想之外也很勇於實行,而其他人和整個環境都很鼓勵他們這樣做,這點的確是其他地方很難比的。與日本不同,這邊對於把興趣變成工作沒什麼顧忌,很多人也直接開公司來追求自己的夢想、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
San Francisco 這邊的 meetup 比香港和東京多很多,有很多機會可以認識不同的人。我一開始去 meetup 的時候希望可以遇到一些技術上很厲害的人可以討論一下啦,怎知到技術上完全沒什麼特別的。去 NSMeetup 時說的是如何做一個 Today Extension;在 Fabric Meetup 介紹的是 Fabric API,想學的話隨便 Google 一下就可以了,對於比較擅長上網自學的我來說其實去 Meetup 也學不到什麼。反而能結識到不同的人才是重點吧,在場有不少不關事的人在晃(他們就是來找 programmer 啊),討論一下這個行業啊,大家認爲什麼語言什麼 framework 有未來啊,或者附近有什麼好吃的。要投資的話去三藩市是很好,但要學技術的話其實在世界上任何能上網的地方其實也沒什麼大分別,重點是要有想學習的心態吧。
在這裏工作的薪水很高,但同時物價也高,租金也貴,扣了稅之後一個程式員算是能普通地生活吧,但我不覺得可以爽得去哪裏啦。
我在香港長大,第一份工作也是在香港,很容易就先入爲主地以爲那是主流的做法,希望去過其他地方後算是可以看到這裏有什麼特別吧。
香港人的眼光很自然會放到海外去。做網站 / app 時都習慣用英文來當預設語言,與其說因爲我們比較擅長英文,不如說因爲英文能接觸到的用戶比較多吧。很多時候我們也會提早做好支援多語言的準備,與臺灣人內地人用國語溝通,與外國人用英文溝通也沒什麼問題的。
這應該和香港很細有關吧。日本人爲了工作、讀書等會搬到東京,美國人也會去灣區、紐約等地方,但對於香港來說就沒有這種「非出國,但卻有更多機會的地方」,於是要往外闖的話就直接變成海外的了。這個不限於工作,我身邊有不少朋友爲了逃避 DSE 這個新的教育系統而逃到了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等地方,有人因爲看不上香港的大學而離開,也有人成績考不上香港的大學而只能往海外升學,目的地就因錢而異啦。所以對於我來說去海外發展不是什麼罕有的事,不如說是我沒錢所以才逃不了吧,東京的朋友對於這一點滿驚訝的,他們眼中的海外比較遙遠和陌生。
我在香港的工作全都是靠 Twitter 找回來的,這些 startup 全部都很友善,甚至有沒有指定上班時間還有在養貓的公司呢!同事們除了技術上很厲害之外也很留意技術上的潮流,有什麼新的 framework 啊或者留意其他公司在用什麼技術、如何改善 workflow 等等。在這些公司工作時除了在寫程式之外也同時學到好多東西所以我是十分滿足啦,不過能遇到這種工作機會應該是我幸運吧。有些朋友進了傳統公司的 IT 部門然後覺得好辛苦,因爲工作很悶也不覺得有前途。中學剛畢業時看到這篇說在香港做 IT 沒前途的文章時還真的有點怕前途坎坷,但慢慢地就開始覺得除了環境有問題之外,人其實也有問題。
我眼中很多香港人都好像沒什麼目標和夢想,總之就想着最賺錢的方向跑,比如說醫生律師會計師 ibanker 等等,至於投身科技界的人大部分都是因爲無法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是在 dot com 泡沫時以爲 IT 很有錢途才進入了這個行業吧。我的 Computer Science 同學大部分在入大學之前都沒寫過程式,因爲 DSE 成績關係而選了這科而已,就更別說有興趣了。於是在這個行業裏似乎有一種「盡快脫離技術職位,成爲管理層才有前途」的想法,他們從一開始就無法享受自己的工作。
如果說日本人喜歡把工作和追求夢想分開(他們大部分都在途中被現實幹掉了,結果之後成爲社會裡普通的一員),三藩市那邊鼓勵人踊躍追求夢想的話,那麼香港就是一個大部分人從小就沒什麼夢想的地方,聽起來滿悲傷的。
香港的租金很貴,但人工沒有 SF 那麼高,要自己一個住很困難,這也是一個困擾的地方。
其實我還沒有搞清楚畢業之後想怎樣,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文化,沒有一個選擇是錯的,但要下定決心選真的很難啊。